情书 | 12月的迎新,迟来的奇迹
“迎新晚会定在12月中旬”的消息对于正在和期中遗留的ddl搏斗的她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当每天都忙到头昏脑胀、疲于奔命却感觉漫无目的时,当微积分、期末还有分流默默逼近时,当初报名节目的忸怩和对聚光灯隐隐的期待简直有点 “不堪回首”。
其实,忙碌还能从自己的惰性中找找原因。
她更担心的是自己所憧憬的和所付出的那些实际上压根没有意义。
她也曾激动地集过赞领过票,然而去的那几场迎新晚会似乎大同小异:台上的人表情夸张地唱着略微跑调的歌,台下的亲友团带头大呼小叫。
没有认识的同学的话,许多人在抽奖结束后便会悄悄溜走。
她也知道自己的水平,真的要为了一场费心费力却业余的自娱自乐折腾到最后吗?
可这次是自己的院系,她又怎么好意思说要退出。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到了大学彼此是更加独立的个体,运动会坐看台时她也会忍不住低头玩手机,但班里一开团生就纷纷请假的情景还是让人心里闷闷的。
“集体”和“归属感”再飘忽不定,她也做不到完全挣脱或不理睬。或者说,她也始终希望能感到一点温度吧。
排练的过程几乎是必经的折磨——
她有时为耽误的一堆事情咬牙,有时又为时间能不能来及而焦虑,为自己的拖延而心虚。
交一审视频时她只来及录了半支舞,晚会演员的通知大群里经常冒出新的全体提示,要交灯光要求、音乐伴奏还有PPT,对接的同学提醒了她好几次。
看到节目组负责的学姐发了几条被消息轰炸到崩溃的朋友圈,她没好意思点赞。
坐在遥远的院楼报告厅里等待二审时她还是有点惴惴不安,发现人只来了稀稀拉拉的半数,郁闷之余倒是放松了一点。
这次她收获了大家鼓励的掌声以及表情管理的一点小建议,无论怎样,能感到进步让她又有了一点信心。
真正演出的日子来得很快很快。
她待在化妆间里看着忙碌进出的大家,早早就感觉心在往胃里坠,对着盒饭也完全没有胃口。
直到她真正站在灯光里。音乐响起时大脑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和平时的练习一样,一个个动作很流畅也没有卡拍。
观众席上的大家似乎都拿着入场发的小鼓掌器,挥舞着的声音与欢快的节拍一同响起,从开始到结束。
蹿回后台掏手机时她还没从那种集中而亢奋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对着消息的轰炸只会发快乐摇摆的小企鹅表情包。
悄悄溜到座位上时正在放宣传片,大屏幕上一位学姐在说,
“希望你们经历更多,收获更多。”
虽然专业还没定,但她觉得,这太像她现在心里在想却还没说出的话了。
晚会结束后惯例照例是大合照,她挤在吵吵嚷嚷的大家中间咧嘴露出了满口的牙。
那张大合照里她只露出了半张脸,但已经能看得出笑容有多灿烂。
甚至是在看到大合照和自己表演的照片之前,在她发朋友圈并收到一堆“点赞”的消息提示之前,她已经找到了自己那么快乐的原因。
她想感谢所有把那个晚上放在心里的人,感谢他们不仅仅是应付,不仅仅是为了机械地完成某些与自己的真情实感无关的任务,而是超出了“在其位谋其职”的责任之外的感情。
这些溢出来的情感是宣传片里一句句想对曾经迷茫的自己说的真诚的话,是洋溢着的掌声与欢笑,是她心中 “集体”、“归属感”甚至“意义”的确切而温暖的存在。
它们不会存在于任何一档有剧本的试图作秀的节目里,却使一场不免稚嫩拙劣的学生汇演有了温度。就像她所希望的,“去经历更多”。
你有什么关于“归属感”的故事吗?欢迎留言分享!
图源 |unsplash,此网站开放授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或许你还喜欢:
情书 | 又到了跑八百米的季节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童天语
责编 | 王欣仪
文字 | 孙卓玥
编辑 | 王欣仪
指导 | 逸一之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